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今天受邀在此发表演讲,感谢亚洲事务论坛组织本次“中国与爱尔兰合作未来愿景”研讨会。
自去年11月抵达爱尔兰以来,我对中爱两国的紧密关系和广阔发展潜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追溯中爱交往历史,早在1933年春,爱尔兰戏剧大师萧伯纳曾踏访东方古国。华夏文明的深邃底蕴与中国人民的坚韧品格,令这位远渡重洋的文学巨匠深受震撼。中爱艺术家间的互动生动诠释了人文交流在促进相互了解与尊重中的独特价值,这种开放包容的人文对话,持续滋养着两国关系。
1976年秋天,中爱两国建交前三年。一支由都柏林大学学生组成的足球队访问中国,年轻球员们在三周内先后造访北京、上海等六座城市。他们以运动为媒,在绿茵场上播种友谊;以笔为桨,通过爱尔兰媒体连载见闻札记,为爱尔兰民众推开认知中国的窗户。时至今日,访问的照片仍珍藏在都柏林大学校园内。
1980年,中国考察团专程造访香农自贸区,系统学习经济特区建设的制度创新。“香农经验”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有益参考借鉴,更在经济改革史上书写了独特的互鉴篇章。
时光荏苒,两国交往的涓滴细流逐渐汇成浩荡江河,其中高层交往和对话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继李强总理去年成功访爱后,王毅外长上月再度开启都柏林对话之旅。高层互访为双方增进政治互信、开展建设性交流提供了宝贵机会。通过各层级对话,我们认识到双方国情、制度、文化存在不同,我们更认识到这些不同并非阻碍,差异往往是催生创新解决方案的土壤。
中爱经贸与投资合作也在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爱尔兰第五大、亚太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虽远隔重洋,2023年中爱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突破360亿欧元。过去五年间,中资企业在爱雇员规模增长115%,目前有36家中国企业在爱尔兰扎根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爱尔兰对华贸易长期保持顺差,虽然一些国家对贸易顺差有不同看法,但中方认为这恰恰是双方深化协同发展、创新合作模式、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机遇。
人文交流为增进民心相通搭建了桥梁。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游客来到爱尔兰,通过“野性大西洋之路”和壮观的“大河之舞”等体验爱尔兰历史与文化的魅力。在中国,纪念乔伊斯的“布鲁姆日”庆典也吸引了大量中国文学爱好者参与,文化共鸣逐渐转化为真切的情感纽带。
教育合作是也两国人文交流的亮点。都柏林大学、科克大学和高威大学的三所孔子学院作为语言文化驿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尔兰人学习了解中文和中国文化。成千上万的爱尔兰人前往中国旅游、工作或留学,进一步加深了我们的贸易、文化与教育纽带。这些交流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它们正在搭建友谊与相互理解的桥梁,为未来的合作铺路。
女士们,先生们,
展望未来,中爱合作将迎来新的机遇。就在本月,中国全国两会胜利闭幕,擘画了中国发展蓝图,展示了中国的增长与活力,也必将为中爱合作注入新动力。
两会生动体现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代表中,约40%为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14.8%为少数民族。政协委员来自34个界别,覆盖56个民族,其中,非中共委员超60%。《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近4000份,征集网民建言200多万条。这些意见建议都经逐条研究,被充分吸纳,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将“民之所盼”变为“民之所赞”。
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为稳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在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展望2025年,我们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有信心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面对经济全球化逆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深刻认识到,局势越是风云变幻,就越需要紧握合作之桨。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中国将继续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带来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2024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家,同比增长9.9%。近5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达9%。
今年以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跨国制药企业赛诺菲的生物原料药项目正在北京加快推进中、西门子医疗全新研发制造基地项目在深圳奠基。多个外资大项目落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特点鲜明,彰显外资看好中国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去年初,中国全面放宽优化免签政策,推出一系列便利外国人来华政策举措,对包括爱尔兰在内的国家试行单方面免签。2024年,出入境中国的外国人达6500万人次,同比增长82.9%。更加便利的人员往来将为文化和经济交流开辟新的机遇。
女士们,先生们,
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关税战、贸易战阴云密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领域问题层出不穷,唯有“同球共济”、合力应对,才能共渡难关、共创未来。习近平主席秉持世界情怀,着眼人类福祉,提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保持战略定力,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承担大国责任和义务,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支持自由贸易原则和多边贸易体制,积极主动参与全球发展事业。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50年来,中欧合作取得长足发展,贸易额增长了325倍,投资额从几乎为零增长到近26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成为联接亚欧的黄金通道。中欧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中欧合作更具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中方相信,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不仅将成就彼此,还将照亮世界。双方有能力、也有智慧通过友好磋商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开辟下一个值得期待的50年。
爱尔兰是欧盟内一个充满活力的重要成员。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爱尔兰及时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拥抱经济开放与产业创新,以良好投资环境吸引大量海外高新技术投资,迅速完成经济结构升级,坚韧应对发展中的困难,长期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爱尔兰在自身发展和国际舞台上所展现的长远眼光、忧患意识、进取能力和正义精神令人尊敬。中方愿同爱方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精神,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理念,巩固高水平互信,拓展高水平合作。
一是深入挖掘贸易潜力。近年爱方作为主宾国参加服贸会、消博会、数贸会,去年前三季度爱尔兰蛋白粉、海鲜、威士忌对华出口均取得两位数增长。中国拥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经济保持5%的增速,将为爱尔兰提供越来越多的市场机遇。
二是积极拓展产业合作。爱尔兰政府在政府计划中提出将推动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推进公共交通电气化、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中国绿色产能优势突出,去年中国新能源车产量首次突破1300万辆,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增量的50%以上,愿在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和农业等领域为爱方提供助力。
三是密切人文交流。目前,中国对爱尔兰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到中国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过境、交流访问,可免签停留30日,欢迎更多爱尔兰朋友到中国。中国还设立了“青年使者交流学习计划”,包括短期学习项目、暑期学校、短期实习、交流访问等,为中爱青年一代互相了解提供多种渠道。
四是开展国际合作。中国和爱尔兰都坚决支持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并秉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中方愿同爱方在地区和国际层面加强协调合作。爱尔兰是欧盟内开放力量的代表,期待爱方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欧中加强互利合作,通过对话妥善解决经贸分歧,发出欧中携手维护国际贸易规则和公平竞争环境的声音,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过去45年中爱关系发展的成就证明,友好合作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我相信,未来我们双方将会做的更好。
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期待各位继续支持中爱关系发展,并不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